浙江鄉(xiāng)間矗起“園林式”村莊引農回遷
發(fā)布者:孫琦琰 發(fā)布日期:2004-03-24 點擊次數(shù):798331
浙江省慈溪市宗漢街道廟山村最近出了件新鮮事:許多早年搬到城里居住的村民紛紛把家搬了回來。筆者懷著好奇心來到了這個位于杭州灣南岸的小村莊,剛進村子,眼前就出現(xiàn)一幅“人在花園中,村在綠蔭里”的美麗畫卷:村道兩旁種滿了香樟、雪松、廣玉蘭等名貴樹木,一幢幢農民別墅掩映在桃紅柳綠之中,家家戶戶的庭院里也都種上了花草、擺上了盆景,整個村里看不到裸露的土塊。
“正是這樣的環(huán)境吸引我回來。”回遷的“移民”陸永富告訴筆者,村里的綠化比城里還好,而且環(huán)境安靜、空氣好。據(jù)了解,該村在環(huán)境綠化方面投入的資金已達500多萬元,共擁有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,綠化覆蓋率達35.6%,人均擁有綠地42平方米,被稱為“園林式”村莊。
近年來,像廟山村這樣舍得在綠化上花大錢的村子在浙江已經越來越普遍,涌現(xiàn)出了像奉化塍頭村、余姚小路下村、紹興新風村等綠色村莊。
在田園風光怡人、水鄉(xiāng)特色鮮明的紹興縣柯巖街道新風村,村委主任陳國文告訴筆者,以前村辦企業(yè)雖讓村子脫貧致富,可是污染導致“魚死了,水黑了,村民有怨言”。從1992年起村里開展綠色家園建設,降低污染,并先后投資500多萬元建成農民公園、夕陽紅樂園、文化廣場和燈光球場等。如今,全村3500米河道全部種上了垂柳、花桃,村內三條主干道兩旁種上了香樟和小灌木,光買苗木就花了200多萬元。
建設“綠色村莊”還有賴于村民綠化意識的提高和行動的配合。在筆者采訪的幾個“綠色村莊”里,隨處可以看到村民忙于管護綠化的場景。廟山村黨支部書記徐國先說,如果沒有村民的理解,不僅村民的個人庭院不會有“綠”,集體的公共綠化也會被破壞。為此,他們通過開展“綠化示范戶”評選,對自己栽種和護理庭院的村民給予適當補助,還免費提供村民苗木,使村民的庭院綠化蓬勃興起。許多村莊都是通過這樣的獎勵措施掀起“見縫插綠”的熱潮。同時為了提高農民的綠化意識,不少村莊還組織農民走出去,前往華西村等地取經,并請來專家開講座,不斷培養(yǎng)村民美化、綠化庭院的積極性。為了確保樹木茁壯成長,一些村莊還專門成立了管護隊,由專人對全村的綠化樹木進行管理養(yǎng)護,苗木的存活率都很高。
農村環(huán)境綠化是創(chuàng)建生態(tài)省、打造“綠色浙江”的有機組成部分,也是推進浙江省城鄉(xiāng)綠化一體化的重點。雖然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出現(xiàn)“園林式村莊”、“綠色生態(tài)村”,但數(shù)量仍然有限,城鎮(zhèn)平原綠化仍然是我省生態(tài)建設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為此,省林業(yè)部門提出要在5年內對10000個行政村結合整治進行配套綠化,并把其中1000個行政村建成“綠色示范村”,以此來推動全省城郊和村莊的綠化。隨著城鄉(xiāng)綠化一體化工程的著力實施,相信浙江大地會有越來越多的村莊展現(xiàn)如詩如畫的園林美景。
--來源:【浙江日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