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、白、黃玉蘭繁育技術(shù)
發(fā)布者:佚名 發(fā)布日期:2004-05-08 點擊次數(shù):816179
嵊州市特色拳頭品種----紅、白、黃玉蘭繁育技術(shù)
嵊州市2000年被國家林業(yè)局命名為“中國木蘭之鄉(xiāng)”,紅、白、黃玉蘭繁育面積達1.5萬畝。
紅、白、黃玉蘭為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,適應性廣,一年多次開花,花色艷麗,花大芳香,耐寒、耐旱,南北方均可種植,已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引種成功,為我市特色拳頭品種,培育成品苗需2年時間,繁殖以山玉蘭為砧木,經(jīng)嫁接而成。
一、砧木山玉蘭培育
1、種子消毒與貯藏:山玉蘭種子洗出陰干,用0.5%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—5分鐘(也可用0.5—1.0%的硫酸亞鐵溶液浸種2小時或80%退菌特800倍液浸種15分鐘),撈出后清水漂洗干凈,于陰涼通風處晾干2—3天,然后放于3—8℃冷庫或按30%潤沙與種子以3:1的比例分層堆積。在種子貯藏期間,沙子易干燥,每隔半月翻拌一次。
2、圃地選擇與整理:苗圃地以選擇排水透氣良好的沙壤土,前作種過水稻較好,忌用粘重土壤和前作種過疏菜、瓜果、棉花、馬鈴薯等的土地,否則幼苗出土后極易感染病害和受地下害蟲危害。一般于11月份深耕細作耙平,做成1.2m寬,15—20m長的苗床,步道寬30—40cm,并開好排水溝。有條件的話,在苗床上鋪一層3cm厚疏松透氣過篩的黃心土。
3、催芽播種與覆膜:種子播種以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為最佳。播種前一個月(11月)將種子用50%濕度的沙子進行層積催芽,30%露白后即可播種。每畝播種量260—300斤,將種子均勻撒于苗床上(離步道各留出10cm,以便于覆膜),種子也可拌適量鈣鎂磷肥再播。播后最好用過篩的黃心土覆蓋1—1.5cm,用水灑透苗床,搭成小拱棚,用地膜密封保溫保濕。若用本土覆蓋,為防止雜草叢生,覆膜前每背包用25—30ml丁草胺藥液均勻噴霧于苗床上,每畝用量3—4背包(工農(nóng)16型手動式噴霧器)。
4、出苗期管理:一般于2月底3月初幼苗陸續(xù)出土(根據(jù)氣溫高低,稍有前后)。在出苗期間,若氣溫過高,白天要兩頭揭膜通風以防灼苗,當幼苗出土80%時,于陰天或傍晚揭去地膜,早、晚灑水保持土壤濕潤。苗木出齊后,每隔7—10天噴霧50%多菌靈800倍液或速克靈50%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預防立枯病。
5、芽苗移栽:于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,當山玉蘭芽苗長至兩葉一芯,側(cè)根較發(fā)達時,選擇傍晚或陰天及時移栽,密度以25cm×35cm株行距較宜,畝栽5000株左右。起苗前2小時充分灑透水,以保證拔苗時根系完整性。小苗移栽畢,應及時點足定根水,以后3—6天,若遇天氣干旱應在早晨或傍晚澆水,以確保芽苗移栽成活率。
6、肥水管理:小苗移栽成活后,若圃地在深耕時未施過基肥(一般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),每隔半月施肥一次。前期(4—5月),水施0.5%濃度的尿素為主,中、后期(6—8月)水施0.5%濃度的進口復合肥為主,同時每隔1月噴施0.1%磷酸二氫鉀,以提高幼苗木質(zhì)化程度。久晴不雨或高溫土壤干燥時,應在早晨8:00前或傍晚澆水,如有條件灌溉,應在傍晚或夜間進行,灌后若有幼苗莖葉沾附泥漿,要及時用清水淋洗幼苗莖葉,以免呼吸受阻而導致部分苗木死亡。
7、松土除草:除草以“除早、除小、除了”為原則,在雨后天晴或灌溉后,及時進行松土除草。山玉蘭幼苗在30cm高度以下時,建議以不用或少用除草劑為宜。
8、病蟲害防治:芽苗移栽后,尤其是移栽較遲的芽苗(5月份),易受病蟲害危害。一旦發(fā)生,往往產(chǎn)生很大損失,藥劑只能起控制作用。所以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。一般每隔10—15天噴霧殺菌劑,如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、65%可濕性粉劑代森鋅600—800倍液,結(jié)合施肥也可加入敵克松、井崗霉素、退菌特、硫酸銅等殺菌劑(硫酸銅為100倍液,其它500—1000倍)。在4—8月份,尤其是4—5月,易受蠐螬、地老虎、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,一般可于傍晚在苗床稍干時用2000倍殺滅菊脂或2000倍甲胺膦、1000倍地氯磷澆灌土壤,澆藥2—4天后,再進行正常的肥水管理,以免降低藥效。
二、嫁接
1、接穗采集:接穗為生長枝,采自生長發(fā)育正常、健壯母樹上當年生春梢。剪下春梢去葉留葉柄,葉柄與腋芽等長或稍短即可。腋芽飽滿,隨采隨用。采穗母樹以目的樹種為對象,即嫁接紅玉蘭,接穗采自紅玉蘭母樹;嫁接白玉蘭,接穗采自白玉蘭母樹,嫁接黃玉蘭,接穗采自黃玉蘭母樹。
2、嫁接時期:以晚秋芽接較好。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(具體依每年的氣候狀況而定),山玉蘭苗高在30cm及地徑0.8cm以上均可嫁接。
3、嫁接方法:采用帶木質(zhì)部嵌芽接法。接芽消法:先在接芽上方0.5cm處向下向內(nèi)斜削一刀,帶木質(zhì)部1/4—1/3,長2.5—3.5cm,然后在芽的下方1—1.5cm處斜切呈30°角到第一刀口底部,取下芽片。砧木切法:距地面5cm左右,選擇光滑一側(cè)削去帶木質(zhì)部砧木皮層(削法如接芽),切口略長于芽長。插入芽片后應注意芽片上端必須露出一線砧木皮層,最后用塑料條綁緊(露出芽眼)。
三、接后管理
1、檢驗成活率及補接:于嫁接后10—15天檢查成活率。凡芽片呈新鮮狀態(tài),葉柄產(chǎn)生離層,一觸即落者,表示已經(jīng)成活。未成活的則芽片干枯,葉柄不易脫落,于10月30日前立即進行補接。
2、剪砧與抹芽<
--來源:【shmmw】